「心之橋」的真愛學習者、幸福同行者,大家好!
在尋找戀愛伴侶的路上,我們是否曾不自覺地掉入關係變成傷害的陷阱中呢?
今天,我們將探討親密關係中一個常見的失控感類型:「全面控制型」。了解這個類型,能幫助我們在發展關係前,建立真正健康的愛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你的伴侶不是你的「戰利品」:認識「全面控制型」情人的樣貌
「全面控制型」的關係,通常體現為一方對另一方有著非常多要求與高標準的狀態。在親密關係中,他們對伴侶的期望值極高。
誰是「全面控制型」?
他們希望另一半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狀態。不僅要做好伴侶(老婆/老公),也要是好的兒女、好的父母,甚至要是能在職場上為家庭擴展最多資源的厲害人物。
在關係的日常對話中,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抱怨或內在獨白:
1. 「我到底要教他多少事情?」 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像是對方的老師,甚至像是在跟一個幼稚、不成熟的小孩子在一起。
2. 「我到底是他的老師嗎?為什麼連這我的伴侶都不會?」
3. 「你怎麼這麼沒用?」 甚至會出現嫌棄伴侶工作上或收入不夠成長的狀況。
4. 「如果你連這種事情都做不到,表示你不愛我啊!」 他們會將對方是否進步或達到標準,與「是否愛我」混為一談,造成巨大的情感壓力。
5. 「我們應該要提早或補過節日。」 他們也可能在節日或特殊時刻,用各種要求來貶低或控制對方。
控制型的情人就像一個「監督者」(虎爸虎媽的感覺),不斷監督另一半什麼東西還沒有盡到該盡的責任。最重要的是,他們常會打著「為我們好」的旗號來提出要求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全面控制」的內在根源:讓別人失望是種罪?
沒有人是天生就帶著控制慾來到世上的,控制型情人的內在,可能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。
臨床心理師張家琪博士指出,這類全面控制型的人,其背後心裡有一個很關鍵的歷程:讓別人失望是有罪的。
在成長過程中,若因犯錯而得到嚴厲的對待(例如,母親三天不與自己講話),孩子便可能累積一種感受:「如果我是個會犯錯的小孩,我就沒有得到被照顧的權利」。
當他們長大進入親密關係時,他們可能會認為:「所有的人其實都會監督我們這段親密關係」。因此,他們必須確保伴侶也跟自己一樣是很完美、很小心翼翼的狀態,才能得到大眾眼中的認可,才不會讓別人失望。
這其實是將對自己設定的「高標準」,強加附到另一半身上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建立真正的健康之愛:放下「半圓形」思維
如果你在尋找另一半時,發現自己總是在尋找那個剛好能填補你缺失的「半圓形」,或許是時候調整我們的戀愛期待了。
張家齊博士提出了更健康的親密關係圖像:
健康的親密關係,不應該是兩個「剛好好的半圓形」組合成一個圓。
而是兩個「很獨立的圓形」。
這兩個獨立的圓形,在需要靠近時可以很靠近;在偶爾需要空間時,也可以分開一下下。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。
一段親密關係最重要的是,兩個很真實的人可以用很真實的方式彼此相處,這樣就夠了。你的伴侶不一定要成為身邊所有人眼中「絕對的好」。
給單身會員的建議:練習讓別人失望是「無罪」的
無論你正在戀愛中,或是正在尋找對象,以下建議能幫助你建立更健康的關係:
1. 調整內在信念:
要學會練習:讓別人失望是無罪的。
在關係中,你對對方可以有期待,對方對你也可以有期待。但當你或對方沒有辦法完全滿足彼此時,關係還是可以走下去,這當中沒有什麼「罪不罪」的問題。
勇敢嘗試「讓別人失望的小練習」,然後去感受一下,當這件事情發生之後,你們兩個人是如何繼續互動下去的。如果你總是害怕讓所有人失望,你將會活得很辛苦。
2. 聚焦於自我成長:
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控制慾的傾向,與其去要求別人,不如將這些精力跟時間花在要求自己。
我們每個人的本質不一樣。你認為的好,不一定適用於他人。當你將精力集中在自律和自我提升時,你身邊的人反而會感到更快樂、更放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請記住,你的伴侶不是你的「戰利品」,也不該是拿來向外界宣佈某種成功的工具。在尋找愛情和維繫關係的路上,讓我們放下「為你好」的帽子,允許自己和伴侶都保有獨立與真實的樣貌。
願每位尋愛的朋友,都能遇見那位懂得欣賞你,也讓你感到快樂的「獨立圓形」!
本文整理摘錄自:
Ep.148|在關係變成傷害之前:為什麼【愈相愛愈受傷】? feat. 張家齊博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