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心之橋」的真愛學習者、幸福同行者,大家好!
相信愛情,讓你在這裡相聚,渴望遇見那個理想型。但在開始新的關係之前,我們常常忽略了一個可能讓關係走向「相愛相殺」的隱形殺手:缺乏安全感。
透過臨床心理師張家齊博士的洞察,幫助單身族群的你,在尋愛路上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為什麼「一直查勤」還是沒有安全感?
在親密關係中,我們常看到一種「零信任感型」。這類型的痛苦在於,他們覺得自己只是需要看一下伴侶的手機,或者需要透過更多了解來讓自己放心,知道對方會好好對待自己,但連這麼基本的需求都無法被滿足。
而另一方卻會感到永恆的被猜疑,會問:「我要證明多久?我的手機給你看了,你到底要怎樣?」。即使關係已經持續了好幾年,其中一方仍可能感覺對方半年後就會背叛自己。
博士指出,缺乏安全感的人,他們不信任的往往不是對方,而是「關係」這回事。
這種「不信任關係」的根源,常常來自於我們成長的家庭互動(原生家庭)。例如,童年時最愛的爸爸給予許多承諾(「我這次要成功了」、「下禮拜我們就發達了」),但卻一再失信。當好的可能變得遙不可及,家庭功能受到影響,孩子最開始的兩段關係(父母)就給了他「不可靠」的感覺。有人甚至在十歲時,就已經完全不再相信爸爸講的任何一句話了。
背叛留下的,不只是憤怒,還有「自卑感」
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經歷或預期背叛,通常會產生憤怒或難過。但張家齊博士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:背叛其實會留下一些「自卑感」。
這種「自卑感」來自於一種潛意識的「我不夠好」的心情。我們會告訴自己:「一定是我不夠好,所以對方才會背叛」。這種「我不值得」、「我不配」的感覺,就是博士所描述的「病毒城市」(Virus City)。
當你帶著這種「我沒有價值,我終究會不被喜歡」的病毒進入任何一段親密關係,結果往往很清楚:焦慮、查勤、最終分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給單身者:從「向內探索」開始 Debug
如果妳/你意識到自己有這種缺乏安全感的傾向,請記住:你有能力改變!。親密關係是我們最真實的自我會被放到最大的時候。
博士建議的「解藥」方向,是向內探尋:
1. 停止向外尋求解答: 一直去處理外部(例如,要求對方配合、讓自己查到手機才安心)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。
2. 提升自我價值: 處理的方向在於自己內在。當你忙碌起來,把重心拿回到自己身上,並提升自己的**「自我價值感」**時,焦慮感就會自然減輕。
3. 感受自己的魅力: 就像書中的案例一樣,有人因為成功主持公司活動、備受稱讚,充分感受到自己很有魅力、得到認可,突然就覺得伴侶可能不會做奇怪的事情。當你眼中的自己是有魅力的,你的伴侶應該也感受得到。
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事情,因為只要你願意,無限的可能性就在那邊。請利用單身這段時間,好好地與自己相處,開始覺察自己到底真正想要什麼。
遇到「零信任」伴侶時,該怎麼辦?
如果你在交友過程中,發現你的約會對象表現出強烈的缺乏安全感(例如,過度查勤、看發票、要求開視訊證明行蹤),請注意,這種特質有時隱藏得很好,即使對方在職場上表現超好、高成就、高知識水平,也可能在關係裡一團亂。
路隊長和家齊博士都分享了一個「最高指導原則」:
• 當你發現苗頭不對,可以趕快逃。
• 你沒有義務跟能力去療癒另外一個人的童年。
• 我們的最高指導原則一定是:要讓自我跟關係是健康的。
總結:學會區分「信任」的對象
最後,請用這個有用的原則來引導你的愛情選擇:
• 遇到值得信任的人,我們就要可以信任他。
• 遇到不值得信任的人,我們就不要信任他。
這聽起來像是「廢話」,但它提醒我們,要將注意力真正放在互動中,透過自我的學習和整理,慢慢排除那些不適當的眼光和潛意識的傷痕。
記住,那些在童年留下的傷痕,不會因為長大或時間過去就自動痊癒,但它們是讓自己能逐漸成長的重要階段。當我們能夠把眼光轉向自己的時候,我們真的會創造出無限的可能。
祝福每位單身的朋友,在遇見愛情之前,先遇見更美好的自己!
(本文章內容整理自張家齊博士在「好女人的情場攻略」的分享,博士著作《在關係變成傷害之前》中有更詳細的討論)
本文整理摘錄自:
Ep.149|為什麼一直查勤,還是【沒有安全感】? feat. 張家齊博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