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齒女作家的愛情「大逆轉」
單身 到 長久關係 的基石建築學

「心之橋」的真愛學習者、幸福同行者,大家好!

在尋求脫單戀愛的旅程中,我們可能對擇偶條件有著清晰的藍圖,甚至像作家簡媜一樣,過去對婚姻持著強烈的質疑態度。簡媜曾是文壇耀眼的新星,她常常發誓不結婚,總是大聲疾呼婚姻和生育會戕害現代女性。

她很早就意識到,她必須成為一個獨立自主、完整的個體,不依附於任何男人或制度提供的保障與價值之上。她曾說,如果十年前有人用水晶球預言她會幫小孩包尿布、泡牛奶,她一定會砸破水晶球。

然而,人生總是充滿意外。這位曾經「鐵齒」的現代女性,經歷了一場生涯的「大蛻變」,在三個月內閃電結婚生子,完成了人生的「大逆轉」。簡媜自嘲她婚後也「變得沒有氣質的切合實際」。這個戲劇性的轉變,或許能給正在經歷曖昧或尋求長久關係的親愛的朋友們一些啟示。

簡媜決定修改生涯藍圖,關鍵在於「碰對了人」。她說,是這個人給了她信心去建築一個家庭的可能性。遇到對的人,會提示你結婚動機的可能性。她認為,人使得制度變好,也讓很好的制度變腐敗。因此,關鍵在於對方是否具備能與你吻合的特質,這些特質就是建構家庭的樑跟柱。

那麼,哪些才是真正的「樑跟柱」呢?這就是我們思考婚前準備時,最重要的環節。

簡媜強調,要建築家庭,絕非一個自私、只關心自己感受的人所能做到。如果缺乏這些特質,即使蓋了房子,不需地震,一陣風就會垮。共同建築一個家,必須具備以下核心要素:

1. 具備犧牲的成分: 這種犧牲不是盲目或愚蠢的自我抵銷,而是每個成員都必須具有奉獻的成分。

2. 經由討論與 溝通 : 這種犧牲必須是經過溝通協調後產生的共同決定。這也是避免情侶吵架、解決歧見的基礎。

3. 共同藍圖與行動能力: 必須有共同的藍圖,並具備實際的行動能力。如果有人只會畫藍圖,卻一直要別人去挑磚運瓦,坐在樹下搧涼,這種人絕對無法共同建築家庭。

過去,簡媜認為走入家庭,就必須放棄自我;如果要穩穩地掌握住自我,就必須割捨家庭的嚮往。這也是許多單身人士在確立價值觀時常有的掙扎。但她的經驗告訴我們,自我與家庭是可以相容,不完全敵對的。她問自己:「難道不能在既有的生涯藍圖裡,內含進一個所謂家庭的據點嗎?真的完全不行嗎?要不要試試看?」

親愛的朋友,如果你在尋求一段戀愛關係或脫單機會,請記得:一個均衡情感的體驗,是很迷人的。當你碰對了一個人,給了你信心去建築,那麼修改你的生涯藍圖,為你的長久關係打好「樑跟柱」的基礎吧!家庭是要共同建築的,而不僅僅只是組合而已。


本文整理摘錄自:《簡媜的嬰仔經 生命的意外之旅》,康健雜誌15期

詳細完整文章: https://www.gmpeden.org/en/-10